跳到主要內容

《3D驚天洞地》:惋厄淵藪。

「忽必列汗在上都曾經下令造一座堂皇的安樂殿堂:這地方有聖河亞佛流奔,穿過深不可測的洞門,直流入不見陽光的海洋。」

片名文義是帶有神聖意涵的《Sanctum》,加上片中台詞反覆吟誦,描繪幻想中世外桃源的柯立芝名詩《Kubla Khan》,再再傳達了熱衷洞穴潛水的探險者,對於這個世界地下的地下世界所懷有那番虔誠的信仰。不過呢,觀眾最初在面對這片冷峻莊嚴的幽泉怪石時,難以不認同主角Josh質疑父親時所說的:
「為什麼?不過就是一堆爛石頭罷了!」
但也就如同這個問題的答案:
「這是這世上僅存未經探索的地區了。」
或許因為這星球上已乏有這般深不可測的未知場域,這些洞穴對他們而言才具有如此深不可測的吸引力吧。

不過,就如同其他從事挑戰自己極限的探險者一樣,洞穴潛水的探險者也要面對自己很可能挑戰到了自己極限的現實。結合了深海潛水與地下活動所帶來的雙重危險,對於不諳此道的人來說這群探險者所冒的危險簡直是難以理喻的;因此,從第一件猝然發生的死亡意外開始,環繞於此的「價值」疑問即不斷被拋出及衍生;面對毫無生存希望的同行伙伴,隊友有無權力幫他選擇是要長痛還是短痛?面對客觀上求生裝備的不足,其他倖存者間究竟該是互助還是自助?富有經驗的老手知悉探險新人自陷風險的選擇,究竟該尊重他人的自由意志還是應有家父長心態的積極介入?除此之外,本片顯然在劇情內容與人物刻劃上顯然選擇刻意簡化,眾多角色無論在性格、舉止及其發展上,皆算是可預測的標準套數,而如同其他以父子情為主軸的電影,身為主線的Frank和Josh的父子檔,仍一貫循著此類戲劇情節,由產生懷疑、經過試煉、達成理解進而認同的制式漸進結構,而如此清晰明確的處理,總好過企圖心旺盛而難免紊亂軟弱的”鉅作”了。

相較於從70年代風行的一般災難片,《Sanctum》既無令觀眾耳熟能詳的大卡司,也未見多向支線發展的劇情安排,而災難的主軸----洞穴探險,與常見的災難片(地震、火災、洪水、雪崩或是隕石撞地球…等等)相比,更容易讓一般沒有從事洞穴探險的多數觀眾多了一分陌生感,也因此可能少了因同情而生的恐懼感。不過這相對都是本片所俱備的特點,扛著James Cameron製作團隊的招牌,本片雖充分運用頂尖的3D攝影技術,卻意外地並非要觀眾接收好萊屋式疲勞轟炸的大場面,其緩慢細膩的運鏡,反而完整呈現了一般人未曾熟悉的洞穴世界,在足以令人身歷其境的真實影像裡,如影隨形的是籠罩在全片令人屏氣凝神的壓迫感,以及劇中人物因各種災禍所生的痛楚感,也因如此,讓人不禁建議衝著過足《阿凡達》癮頭的人,觀看本片時不妨改變觀看其他3D電影的心態,品嚐人類與環境間的心凝形釋以及隨劇情發展而來的窒息氛圍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民事] 二審提起附帶上訴或反訴,也應預繳裁判費。(民事訴訟法第77-16條)

【裁判字號】:94年台抗字第21號 【裁判案由】:請求損害賠償等 【裁判日期】:民國 94 年 01 月 07 日 【裁判要旨】: 附帶上訴與上訴同,亦求為廢棄或變更第一審判決關於己不利部分之方法 ;至反訴雖以本訴存在為前提,於其訴訟程序,由被告對原告提起,但仍 係被告就自己之訴請求審判,故性質上為獨立之訴。因此,於第二審提起 附帶上訴或反訴,均應依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之十六預納裁判費,此為 必須具備之程式。 參考法條:民事訴訟法 第 77-16 條 (92.06.25)

[民事] 上訴第三審----民事訴訟法第468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6款

民事訴訟法第468條 「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 適用限制1:民事訴訟法第477-1條(因果關係)「除第四百六十九條第一款至第五款之情形外,原判決違背法令而不影響裁判之結果者,不得廢棄原判決。」 適用限制2:民事訴訟法第469-1條(上訴許可)「以前條所列各款外之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須經第三審法院之許可。 前項許可,以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者為限。」 最高法院 79 年度第 1 次民事庭會議 (不成文法規): 「所謂違背法令,非以違背成文法為限;即判決違背成文法以外之法則,如論理法則、經驗法則、證據法則,仍應認第二審判決確定之事實違背法令。」(一)所謂論理法則,係指依立法意旨或法規之社會機能就法律事實所為價值判斷之法則而言。例如依證書之記載確定事實時,必須該證書之記載或由其記載當然推理之結果,與所確定之事實,在客觀上能相符合者,始足當之;若缺此符合,即屬違背論理法則。(二)所謂經驗法則,係指由社會生活累積的經驗歸納所得之法則而言;凡日常生活所得之通常經驗及基於專門知識所得之特別經驗均屬之。第二審法院確定之事實,不得違背經驗法則。例如租賃契約訂定承租人逾期未返還租賃物者,應按租金額十倍給付違約金,而第二審法院認定此係給付遲延而支付違約金之約定,與出租人每月實際上所受損害相當,因而判命承租人如數給付者,除另有特殊情形外,即與經驗法則有違。若由多項證據之證明力推理之結果,可能發生某項事實者,苟經第二審法院依自由心證判斷,而與情理無違,除有反證外,不得指為與經驗法則有違。例如鑑定人所陳述之鑑定意見,認原告所受傷害為鈍器撞擊所致,經第二審法院參酌其他證據認定為被告持木棍所擊,並說明得心證之理由,應屬事實審法院採證認事職權行使之範圍,不得指為違背法令。(三)所謂證據法則,係指法院調查證據認定事實所應遵守之法則而言。法院採為認定事實之證據,必須於應證事實有相當之證明力者,始足當之。若一種事實得生推定證據之效力者,必須現行法規有所依據,亦即以現行法規所明認者為限,不得以單純論理為臆測之根據,而就應證事實為推定之判斷,證據之證明力,應由審理事實之法院依自由心證認定之,並於判決理由項下記載得心證之理由。否則,即為判決不備理由。倘舉證責任分配錯誤、認定事實不憑證據或重要證據漏未斟酌,均屬違背法令。又他事件裁判理由項下認定

土地使用同意書,僅具有建築管理上之效力,不足以證明合法之權利來源。

臺灣高等法院 103 年度 重上 字第 436 號 判決  ...按土地使用同意書乃房屋、雜項工作物或其他供公眾使用建築物起造人於申請開發建築時,於基地非起造人所有時,由土地所有人或使用權人或管理人基於特定法律關係同意起造人使用其所有或管理之土地,而出具供起造人據以向主管建築機關申請建造執照或雜項執照之證明文件,其法律上之性質屬建築管理上之文件,亦即申請建築許可之必備文件,僅具有建築管理上之效力,對主管建築機關而言,並無審查其私權效果之權限,自亦不生私權確定之效果。故對於在他人所有之土地上興建房屋而主張具有合法之權利來源者,例如:買賣、贈與、使用借貸或租賃等原因關係者,仍應對於其所主張之各該原因關係,負舉證責任,是僅憑建築法令之土地使用同意書,並不足以證明各該合法原因關係存在。是上訴人所提之土地使用權同意書、該第478號建造執照、第1228號使用執照尚難以證明系爭232號1樓、4樓房屋具有合法占有使用基地之原因關係存在。